在全球最大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有一个由创作者和支持者支撑起来的商业生态,每天有无数脑洞大开的创意项目和产品从这里走向大众视野,一度有“普通青年逛淘宝,资深买手和设计师逛 kickstarter”的说法。
虽然kickstarter是个很好的曝光平台,但并不是每个人的项目都能得到批准,毕竟kickstarter如今牛人辈出,说一声神仙打架也不为过,可一个中国女孩设计的手机支架品牌——moft,偏偏就在kickstarter上杀出了重围,开启了自己的品牌出海之路。
moft品牌主营苹果配件周边,以移动办公生活的理念x空间折叠的设计为大众熟知,被《times时代周刊》评为2020年最佳发明之一,也是ted、等硅谷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礼品合作品牌。
2019年1月,moft旗下第一款隐形笔记本支架在kickstarter上发起众筹,最终收获92万美金和32000名支持者的成绩,一炮而红。
从一开始的全球用户10万左右到如今全球用户超100万,moft靠着50人左右的团队在大热的3c类目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细分类目,通过独立站、电商、分销、零售、众筹等多种渠道,销售覆盖68个国家。
不过moft能有今天,还要多亏了在星巴克办公的打工人们。
一、消费者洞察
在竞争激烈的3c配件赛道里,moft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关注到了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零散、不连贯的办公场景,比如咖啡厅、机场、高铁等差旅路上的非传统办公空间。在后来的品牌定位中,moft直接把目标用户写在了品牌名字里——moft,就是mobile office for travelers(给旅行者的移动办公室)。
moft品牌创始人贺佳佳曾分享过他们的创业契机:很多在星巴克办公的人,在长达5-8个小时的长时间移动办公状态下姿态都不太好,弯腰驼背低头,甚至因此患上职业病。moft由此才研发设计出了他们的第一款隐形笔记本电脑支架。
从这个场景,我们基本上能看到一部分moft用户的特征:数字游民,工作和生活高度依赖互联网,经常出差,对产品的设计感和便携性有需求,同时moft作为一个主营苹果配件周边的品牌,其用户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关注创新、注重效率、对价格不敏感。
从用户画像上来看,moft的用户称得上一句“人类高质量男性”,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moft美国站用户男性占比63.91%,年龄集中在18-44岁之间,以25-34岁的人群最多;日本站男性占比72.30%,年龄则集中在25-44岁,最庞大的年龄群依然是25-34岁。
美国站受众人口统计
日本站受众人口统计
因为国家和文化不同,其用户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上差异较大,比如日本用户非常认可moft的极简设计,美国用户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中国用户绝大部分是果粉。
在消费偏好方面,欧美用户更倾向在独立站平台上购物、东南亚区域的更依赖电商平台,日本用户退款退货率很低,中东用户更喜欢色彩多样的复杂设计,台湾用户则喜欢产品设计里面融入更多文创元素,但共性部分,都是被moft的smart design所打动。
二、差异化出海之路
挖掘需求,定义新的细分市场
从一开始,moft在产品策略上就展示出了聪明之处,一方面是聚焦了当时还鲜少有人重视的移动办公群体,在移动办公场景下衍生更多产品,足够垂直、足够特别的基础上需求也足够大;另一方面,moft也非常聪明的选择了在已有品类中重新定义一个新品类。
笔记本电脑支架并不少见,相反还是一个厮杀非常激烈的品类,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不锈钢、塑料、木质的材质和结构,但moft做的,是在笔记本电脑支架这个品类中,原创了“隐形电脑支架”这个新的细分市场。
moft在kickstarter上众筹的第一款隐形笔记本电脑支架,通过origami 折纸式设计,解决了主流电脑支架在出差过程中面临的不好携带、笨重、和笔记本电脑融合不好的痛点,还保留了传统电脑支架的支撑角度调节、稳定性等特点,获得了红点设计奖项的肯定,放眼整个国际市场都是竞争力很强的产品。
众筹造势,走进大众视野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在moft的出海之路上,“众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截止到2022年年底,moft共在kickstarter上发起过6次众筹,其中既包括隐形手机支架、智能桌垫、笔记本冷却架、四合一电脑桌等产品,其中最高的一次募集到了114万美元,成绩十分喜人。
但众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销售渠道那么简单,更多承载的是产品第一次亮相、接受市场和用户检验的机会,通过目标市场的反馈来进一步优化产品。
众筹虽然可以为品牌提供资金支持,但众筹活动本身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比如众筹失败或者因为无法满足承诺而产生负面影响。更何况如今众筹在很多领域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市场竞争一场激烈,品牌需要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在众筹中脱颖而出。
对于moft而言,每一次新品发布都能在kickstarter取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关注并解决用户尚未发觉的痛点,并对用户的满意度进行持续的维护和跟踪,同时也离不开对kickstarter backer喜好,流量走势的持续关注。
设置标签,让用户深度参与
尽管我们经常强调消费者洞察的重要性,但消费者洞察本身就是一项需要投入资源和精力的事情,很多卖家在出海的过程中往往会优先选择把资源倾斜在运营或者营销上,忽视了对消费者的沟通和观察。
而moft就是那个在消费者洞察上倾注了资源和精力的人。moft会给用户设置标签与维度,除了职业,年龄,设备,城市,更多是行为方式或生活状态的标签,包括接触路径和关注的一些品牌等。
moft还会将用户分为体验官、品牌大使、内容贡献者等,建立起用户数据库,每当有新品需要头脑风暴的时候就可以调动用户群体,与他们交流创意和产品,通过用户的反馈来确定并解决新的痛点。
moft的运营团队真的会经常打视频给用户、kol或者行业资深经销商对话,积累起了一批核心用户,包括能够提供产品前瞻idea的用户、凯发k8国际唯一的合作伙伴或者意见领袖,是行业中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官,这样的人大概有30-50个。除此之外,moft还有大概6000个尝鲜者和8万多的众筹科技尝鲜者,同样能提供非常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
数字营销,学会借势和造势
除了一开始的众筹给moft带来了足够多的曝光,后来的moft在数字营销上也颇有一手,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借势,二是造势。
moft和安克创新一样,与苹果手机是高度绑定的。因此moft全年有2-3个苹果新品发布时间点,其中一个发布点就是苹果发布会的3月和9月。在这两个月里,moft一方面迭代旧产品,另一方面会看苹果发布会,看完第二天就做出产品定义。
moft曾在iphone 12 max发布会上捕捉到“磁吸”这一关键词,在一个月之内就研发出了适用于max的moft snap-on,是世界上第一个magsafe® 兼容的手机支架钱包,借着苹果发布会的东风和行业发展的势能,moft的seo排名一下就冲到前面了。
同时,moft还会面向b端的高端企业提供定制业务,并且会和ip品牌联名, google、facebook、evenote 等科技企业就很喜欢选择moft来作为定制礼品,以适应当下的移动办公生活,和大英帝国博物馆、迪士尼等知名 ip 的联名产品也让moft有了更加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除了借势,moft还定了自己的创新月,分别是ces展会的1月体验创新和6月品牌文化的理念创新。通过这两个发布点,moft在小圈层内造势,在moft用户中形成习惯,增强粉丝粘性的同时也是品牌价值输出的大好时机。
moft在美国市场的用户主要来源于大部分营销投入、和pr传播(public relations,公共关系传播),基本上绝大部分美国头部的科技类、生活方式媒体都做报道过 moft,比如 wired、the verge、vogue 等,加上moft仍保持着每年2款产品的kickstarter 众筹频率,因此moft始终在美国市场上保持着竞争力,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其美国独立站近3个月的访问量保持在28-34.7万的水平。
moft走到今天,众筹也好,开辟新赛道也罢,看上去似乎都有些“取巧”,但是谁说做生意不能取巧呢?只要走得通,怎么不算是明智之举呢?